卢泉
首先,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唯一拥有的是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一定是永远在进步的人。研究生,不光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知识的创造者。而创造来源于对未知的探索,探索来源于好奇心,来源于对现在知识体系的深刻思考和自身素质与时代需求差距的强烈反思,这种思考和反思形成其内动力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从认知角度来看,好奇会驱使研究生寻求知识,以消除信息差异带来的不安感。不断尝试新事物,保持一颗好奇心,用天真纯粹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会更加充满乐趣与挑战。身处大千世界,一切都值得研究生去探索、发现。如果一直保持对这个世界充足的好奇,对身边的一切都兴趣十足,那研究生的世界,总会是生机盎然。惟其如此,研究生才有可能与这个时代同行。保持好奇,万物皆值得期待。
其次,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必须始终保持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学习和研究就像恋爱,短暂的热情容易,千帆过尽,依然若如初见则很难,与其终身相伴相许则是难上加难。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是常态,认清并且经历这些之后,依然对其保持热爱,依然充满激情,这不仅需要强大的内心,更需要虔诚的修炼。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必须把“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作为终身的追求。“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行不避险,是为大义”。只有“行到水穷处”,才能“坐看云起时”;只有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才能抵达“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必须持续不断地强化自己与变化的世界对话的能力。创新是研究的灵魂。搞研究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更不是闭门造车出门合辙,而是自觉把自己融入变化的时代,适应并把握时代的变化。“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这样的状态与能力绝对与创新无缘。研究生要尽可能关注生活的世界,关注国家的政策,并尽可能把这种关注转化为学术的思考和凝练的文字。研究生还需要对关注的领域发展不断地拷问: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他是如何发生的?这种发生是规律还是偶然?这种发生在不同时间、空间、群体之间有差异吗?如果有,差异如何?
第四,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应该让勤奋成为习惯。最基本的是,研究生必须每周花一些时间用于阅读、思考、学习和写作。成功需要运气,天赋,背景,人脉等等,勤奋可能只是不起眼的一个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放弃勤奋,就可以拥有其他条件。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唯有勤奋,才有那么一点点成功的可能,除此别无选择。无论如何,选择走研究这条路需要激情的奉献、积极的才能、内心的乐观主义,谦逊的智慧和创造的欲望。“持续的进步,可以治愈一切失意和哀伤。”“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必须保持自己真实的本性、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永远的怀疑批判精神,做铮铮“ 风骨”的坚守者。当保持一份特立独行,做真实的自己后会发现,越是真实越有力量。林徽因说:最好的爱,是给自己力量,去做真实的自己。高能量的人,往往都是坚强且真实的;因为无所畏惧,敢作敢为,不怕被评价,不怕示弱;更敢于做自己,因此更舒展和自由。怀疑精神对于学术创新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某种学说或理论经不起证伪或质疑,那既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以公名家子,又后唐之出也,且风骨俊秀,异乎诸孤”。“风骨”应该是知识分子最核心的精神凝练。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这是“士”精神,也是创新的思想保障。只有坚持做自己,不趋炎,不谄媚,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小利亡命,永葆“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才能让自己做一个正人,真人。此外,研究生应该做自己,坚信光、靠近光、成为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年轻人,潇洒一点,才是青春的模样。
自然中的沙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的沙漠、学术的沙漠、思想的沙漠。把沙漠变成绿洲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认识自己、看待世界,如何修炼自己、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