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阿拉尔8月25日电(通讯员 侯旻昱 常辉)为助力新疆基层牧区养羊业进一步发展,2021年7月,bes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动物科学学院兽医专业研究生和动物医学本科生结合专业特色,在新疆和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攻脑克包”和“情系南疆大地,谱写羊业文章”科技服务。15名成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和静县羊多发的脑包虫病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对牧民进行《羊肝包虫病和脑包虫病的危害与防治》、《羊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等科普宣传。
“攻脑克包”搞服务,开展培训送技术
和静县是传统的畜牧养殖大县,农牧民养羊依然采用的是“夏秋放牧,冬春圈养”的模式,由于专业知识欠缺,养殖观念落后,导致羊脑包虫病多发,而无较好的治疗手段,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团队成员先后手术治疗患脑包虫病羊17只,发放驱虫药吡喹酮106瓶,消毒液和用品106份,一次性乳胶手套600双,一次性医用口1500只,发放《包虫病知识知多少》宣传单100份。走访了93家养殖户,详细了解其羊养殖方式、犬只饲养情况及其对包虫病的认识程度,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0份;开展宣讲4次,培训农牧民300多人次。
图为团队成员为和静县养殖户送物资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侯旻昱 供图
加强专业实践,锻炼诊疗技能
养羊专业户亚森江·艾海提听说科技团队下乡服务,主动到当地村委会与科技服务团队成员联系。他说:“在我们这里经常可以看到‘勺子羊’,羊患了这个病以后,吃的比往常少了,反应变得比较迟缓,不愿意走动,甚至有时候碰到墙、树啥的也不知道躲一下,还会奋力向前走,有时还会一直转圈。”在亚森江家里,团队成员们看到1只‘勺子羊’在不停的顺时针做圆圈运动,通过初步问诊后,团队成员对羊脑部进行了B超检查,确诊为脑包虫病,随即开展了手术治疗。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用骨锯打开患病羊的头颅,根据B超影像探查结果,寻找到脑包虫的寄生部位,将囊泡和囊液缓缓取出,然后闭合颅骨。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手术操作,团队成员们多有收获,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侯旻昱说:“对于我们几个学生来说,总是在书本上掌握理论知识,在手术操作方面还需要很多的实践锻炼,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动手能力。”
图为团队成员为患病羊进行手术时的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侯旻昱 供图
在阿曼妮萨·托乎提家里,有3只羊患有脑包虫病,其中1只为麦盖提种公羊,在脑深部寄生,手术难度较大,由于麦盖提羊本身就比当地黑头羊骨质更密,另外种公羊经济价值较高,风险因素较大。看着阿曼妮萨满脸的愁容,团队成员决定对这只种公羊实施手术治疗,他们对手术部位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处理,用骨钳配合骨锯缓缓打开了厚厚的颅骨,然后用手术刀柄与止血钳配合,经过七八次不断地探查分离,终于缓慢的将完整的囊泡分离出来。在随后的一个月内,科技团队成员们陆续开展了16次手术,他们表示,这次专业技能锻炼收获很多,回到学校后一定要更加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做好科技服务,把论文写在南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投身生产实践,科普羊病防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走访过程中,科技服务队的成员们为56只外伤感染的羊只进行了消毒包扎处理,给78只有体外寄生虫的羊只注射了驱虫药,既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也为农牧民做好了服务。养殖户木合太尔感激的说:“谢谢塔大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到我们这边,你们既带来了技术,又给我们送来了目前最需要的物资,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科技服务队的成员们用视频和PPT结合的方式,给当地4个村的300多名养殖户们开展了羊健康养殖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课,培训过程中,羊的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引起了培训人员的热议,有人说不吃草,也有人说不愿站立、不愿走动、撞墙、转圈等等。团队成员们对向养殖户们认真科普宣传了包虫病病因、症状、防治和人兽共患风险。养殖户阿力木感叹道:“原来羊得包虫病是我们给狗吃了患病羊的内脏和头,狗才是传染源,感谢给我们上的有趣又有用的课。往后,我和亲戚朋友们,一定不给狗喂病死羊的内脏和头,狗也栓养起来。”
图为团队成员为养殖户做科普宣传的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侯旻昱 供图
通过科技服务活动,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养殖户们的热情和需要,锻炼了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获得了养殖户们的肯定,他们表示将继续不忘初心,为振兴牧区羊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团队部分成员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侯旻昱 供图
一审编辑:王明海新闻
新闻链接:https://app.cycnet.com.cn/n/926265